关键字

英国最大少数族裔印度裔吃苦耐劳奉公守法坚守家庭,深度融入英国社会并脱颖而出

  来源:第一财经    发布时间:2022-10-27 11:34:00

不止一个“苏纳克” 印度裔在英国脱颖而出

1935年,一位年仅18岁的印度年轻人拉姆达斯·苏纳克(Ramdas Sunak)离开故乡旁遮普,搭上轮船前往同为英国殖民地的肯尼亚寻找机会。经过两年的努力,他最终在1937年成为了当地殖民政府中的一位小职员。

他不会想到,85年之后,他的孙子里希·苏纳克(Rishi Sunak)成为了英国政府中的最高行政官员——首相。虽然英国早已不再是当年的“日不落帝国”了,但印度裔担任首相,依然折射出这一族裔在英国的成功。

苏纳克10月25日就任后即组建了新一届内阁,其中再获任命的内政大臣布雷弗曼也是印度裔。印度裔在英国参政的历史超过百年,在英国政坛的崛起并非偶然。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上海欧洲学会副会长叶江向第一财经表示,整个英国社会确实在发生变化,已对少数族裔担任领袖有较高的接受度。同时虽然有族裔背景,但是像苏纳克为代表的印度裔政治家,出生于英国,从小接受的是英国精英教育,日常也完全是英国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英国的印度裔

印度裔是英国最大的少数族裔,约占全国人口的2.3%,根据可查询到的最新统计数据,人数在140万以上。在伦敦西部,离希斯罗机场不远的绍索尔区(Southall)是印度裔居民的聚居区,这里有超过55%的居民都是印度裔。

时下,正值印度传统中最为重要的节日——“排灯节”,苏纳克出任英国首相更为节日增加了喜庆气氛。虽然绍索尔区传统上支持在野党工党,但很多印度裔居民依然表示,他们同样为苏纳克的当选感到自豪。

苏纳克并没有出生在印度裔聚居的社区,他于1980年出生于英国南部的南安普顿。在20世纪60年代,东非国家先后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印度裔在当地失去了靠山,他们中不少人选择再次移民,在这一背景下苏纳克的父母和祖父母先后来到英国。

到达英国后,他父亲做起了全科医生,母亲则经营着药房。所以他自小家庭环境优越,父母送他接受英国的精英式教育。从温切斯特公学毕业后,他进入牛津大学攻读哲学、政治和经济学。本科毕业后又到美国的斯坦福大学读工商管理硕士(MBA)。

虽然如此,但苏纳克仍然保留了很强的印度文化认同。他是一名虔诚的印度教教徒,宣誓就职时手持印度教经典《薄伽梵歌》,每个周末都会去印度教的庙宇。特别是在2020年11月的排灯节,时任财政大臣的苏纳克,在官邸唐宁街11号外,按照印度传统方式点燃了几盏蜡烛庆祝佳节,还一度成为民众热议的话题。

印度裔能在政坛取得如此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早在1841年,有印度裔血统的索布雷(David Dyce Sombre)当选为英国议会议员,开启了印度裔在英国参政的历史,不过印度裔大规模地参与英国政治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在上世纪60年代后,大批属于中产阶级的东非印度裔移民英国,他们既有需要也有能力发出自己的声音。

进入21世纪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哪怕是作为英国传统大党的保守党,通常由白人男性精英领导,也遭遇到了不断的批评和压力。2005年,时任保守党党首卡梅伦提出“改变保守党的面孔”,呼吁选举更多的女性、少数族裔以及残疾人议员,从而吸引少数族裔选民的支持。

到了2019年英国大选时,下议院产生了15位印度裔议员。赢得选举的约翰逊组成了英国历史上有最多印度裔的内阁:财政大臣、内政大臣和商务、能源与产业战略大臣均由印度裔出任。

当然在政界的成功只是印度裔在英国的一个剪影。他们在其他领域也有巨大的影响。如英国皇家学会前任会长拉马克里希南(Venki Ramakrishnan),更是印度裔第一代移民。

他在印度接受大学本科教育后,前往美国学习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转攻生物学,成为结构生物学家。1999年,他来到英国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在200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至于商界,印度裔的成绩也有目共睹:2022年欣杜贾兄弟(Hinduja Brothers)以285亿英镑(约合2370亿元人民币)资产再次成为英国首富,他们在全球金融、电讯、电影市场和石油工业界都拥有重要的份额。英国媒体表示,印度裔企业家们对英国商业所做出的贡献远远超过他们的人口比重。

总体而言,在英国生活的印度裔,深度融入英国社会,但依然坚持亚洲人特有的品德,吃苦耐劳,奉公守法,尤其他们还有很强的家庭观念,非常愿意为子女的教育掏腰包。这些都促成了在英国出生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印度裔中,很多成为了社会的精英。

英印关系

苏纳克在10月24日被确认为保守党新党首,并接任英国首相。碰巧的是,这天也是印度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排灯节的首日。

印度民众在庆祝节日的同时,大多乐见印度裔的苏纳克出任英国首相。用印度知名评论人士多格拉(Rajiv Dogra)的话说,苏纳克成为英国首相,对英国来说是很好的排灯节礼物,对印度来说也是欢庆理由。

印度总理莫迪也在24日第一时间就在社交媒体推特上送上祝福,“最热烈地祝贺苏纳克!在你成为英国首相之际,我期待着与你在全球问题上密切合作,落实‘印英2030年路线图’(Roadmap 2030)。向英国的印度人致以特别的排灯节祝福,我们正将历史关系转变为现代伙伴关系。”

同时,苏纳克与印度也有着很深的联系,最为直接的是他妻子穆尔蒂(Akshata Murthy),至今仍保留印度国籍。他在印度的岳父纳拉亚纳·穆尔蒂(Narayana Murthy)也在第一时间发出祝贺。他说:“我们为他骄傲并祝他成功。”

纳拉亚纳也非等闲之辈,他是印度的商业大佬,是著名的信息技术服务公司印孚瑟斯(Infosys)的创始人。根据福布斯2022年的数据,他的身家达到了36亿美元(约合258亿元人民币)。

但印度裔成为英国首相,并不代表英国和印度的关系此后定会顺畅。叶江向第一财经表示,苏纳克虽是印度裔和印度教徒,但他作为英国政治家,他考虑的当然也是英国的利益。

甚至还有印度媒体表示,苏纳克还可能反其道而行之,向外界证明他并不偏袒印度。这么说并非没有依据,此前印度裔的内政大臣布雷弗曼就因发表针对印度移民的言论而引发了巨大争议。

当前英国和印度的自贸谈判进入尾声,印度要求英国放宽签证政策。布雷弗曼10月4日曾对媒体表示,她对放松对印度的签证制度感到担忧,甚至说英国“签证逾期居留人数最多的就是印度人”。

布雷弗曼的言论让谈判受挫。今年4月,时任英国首相的约翰逊在访印期间宣布,两国会在今年排灯节前完成自由贸易的谈判,如今已显然逾期。这一协议是英国“后脱欧时代”自贸战略的一部分。

总体而言,印度第一代移民通常会对印度有较高认同和情感依附,可以成为所在国与印度的桥梁。但他们的后代却未必如此,相反他们因为熟悉印度话题,而会有很多自己的主张,并非总是倾向于印度。例如,同样身为印度裔的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就多次批评过印度的社会问题,让印度很是尴尬。  


里希·苏纳克接受查尔斯三世任命

里希·苏纳克创造了三个历史纪录——英国200年来最年轻的首相;英国第一个印度裔首相;英国第一个非基督教文化圈首相(之前确实有过犹太血统的英国首相,但信仰方面早就皈依了基督教新教)。

英国是基督教新教国家,曾经相当看重宗教问题,甚至一度因此血流成河。

想当年,被仇视的“异教徒”——天主教徒,跟新教好歹还信着一同个上帝,熟读并背诵着一部《圣经》。

但这回....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的加冕典礼,却邀请一个非盎撒人的“异教徒”,坐在维斯特敏大教堂的贵宾席位上....

从苏纳克手上佩戴的红白“梵线”上看,他一度是个印度教徒,还属于“高贵的婆罗门种姓”

以至于人们戏称——不列颠岛将成为印度皇冠上的一颗最璀璨的明珠。

或是....印度在“借壳入常”?

其实,虽然网上经常流传一些段子,说什么英国正在被印度人“反向殖民”,大英帝国在逐渐“印度化”云云,但如果按照人口比例来看,印度裔的总数量,却也并不算大。

目前英国的人口种族结构是: 本土白人占比92%,其中的南亚裔只占2.5%,除了巴基斯坦裔和少量的孟加拉、斯里兰卡人,印度裔只占了1.9%左右。

然而,别看印度裔占比才1.9%,但之前的约翰逊内阁的15名部长中,竟然出现了3位印度裔,而且还都身居关键岗位。

苏纳克财长旁边的是内政大臣普丽堤·帕特尔,以及商业、能源和工业大臣艾洛克·夏尔马

此外,印度裔的南亚“老乡”,以穆斯林为主的巴基斯坦裔在英国也同样折腾得风生水起——英伦的科学界和文艺圈,还有政坛,巴基斯坦人都全面开花。

比如,连任了两届的伦敦市长萨迪克·汗,以及苏纳克之前的老同事、约翰逊内阁的另一大元老,卫生大臣——赛义德·贾维德。

伦敦的穆斯林市长赛义德·贾维德

约翰逊身后的就是苏纳克和贾维德

英国的印度裔除了在政坛大放异彩,印度裔在科研领域同样做得不错。

比如下图这位200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库马尔·巴塔查利亚男爵,老家是班加罗尔的。他创立了华威制造集团,并于2004年成为英国终身贵族(不可世袭的那种)和上议院议员。

此外,英国的富豪队伍里印度人占比也不低。

比如,《星期日泰晤士报》公布的英国富豪榜单上,排名的前两位,均被印度人包揽——欣杜贾(Hinduja )兄弟,以220亿英镑的身价位居第一;NO.2是鲁本(Reuben)兄弟,身价186.6亿英镑。

欣杜贾兄弟

英国的鲁本兄弟

还有苏纳克的太太,阿克沙塔·穆尔蒂女士,也是英国榜上有名的巨富,甚至比已故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还要阔得多。

阿克沙塔·穆尔蒂的老爹是有印度“IT行业之父”、“印度比尔·盖茨”之称的亿万富翁纳拉亚纳·穆尔蒂。

穆尔蒂是苏纳克在斯坦福的MBA学妹,两人在美国发展出感情,并幸福地结为夫妻。

在公共场合,苏纳克总是会用很欣赏的眼神温柔地看着妻子,这个...似乎就不太“印度”了

看全图——王储面前,一直含情脉脉地注视着滔滔不绝的妻子

正是靠着这桩美满的婚姻,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苏纳克完成了从风投界“高级打工人”到土豪的“人生飞跃”。并助推了他日后在政坛上的发展。

虽然印度裔人口不多,但英国上流社会的印度裔,占比可是不低的。

南亚裔聚居的伦敦索绍尔区的印度小镇街头

印度裔能在英国搞得如此风生水起,是他们老前辈们数代人不懈努力的结果。

在很早前的英属印度时期,有很长的一段岁月,什么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这些国家的概念都不存在,当时的“印度”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或者文化符号。

早期的南亚移民大都由英国殖民者组织出来干活的,多为契约劳工,在他们心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要报效的“祖国”,仅有“老家”这么一说。

因此,对于定居海外的选择,他们并没有多么抗拒,反而就此扎根,安心住了下来,但却又世世代代坚持着自己的信仰。

苏纳克和穆尔蒂两口子都是虔诚的印度教徒,吃素的,甚至连很多调味料都不碰(这是高种姓的标志)

整个殖民时代,除了当英国老爷太太的仆从、劳工苦力、公司雇员,很多旁遮普的锡克人(这个群体素来尚武,又被誉为“印度的战斗民族)还进入了英国军事系统,经常被派往大英帝国的其他殖民地“执行任务”。

比如旧中国常说的“红头阿san”,指的就是在租界警局当差的印度锡克人。

锡克教信仰要求成年男子蓄发蓄须,并用布条缠头。

英国皇家卫队中的锡克人,民族传统得到了充分尊重

对于锡克男子来说,缠头就是他的生命和荣耀与尊严的象征,甚至比命都重要。

印军为了让锡克族官兵在戴头巾的同时也能戴上头盔,还专门设计配给了下图这种特殊军用头盔

而红布和橘红色的缠头,往往是他们的最爱。

英国体系的公务人员(尤其是警察)习惯被称呼为SIR,上海人又习惯在单音节的单字前面添加一个“阿”字,这就有了“红头阿san”一说。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部分给英国老爷打工的印度人,已经被看作英帝国的“自己人”,他们被派遣到英国其他的殖民地,充当代理领导人角色,开始自豪地代表“大英帝国”。

其中,就包括了英国的大片东非殖民地,主要为现在的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等国前身。这些地区至今,还存在着一定比例的印度裔人口,几乎都属于当地的富裕阶层。

里希·苏纳克首相的爷爷奶奶,就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东非殖民地独立浪潮中,被当作“英国殖民者”受到严重排挤,最终无奈出走,来到了心中的“故土”——大英帝国,在英格兰的南部港口城市南安普顿定居下来。

所以,虽然苏纳克的老爹出生在东非,但却在英国长大,接受的都是英式教育,后来成为了一名全科医生,并娶了一位印度裔的药剂师。

1980年5月,苏纳克就出在这个南安普顿的中产阶级家庭。

儿时的苏纳克一家人

不错的家庭条件,让苏纳克能全程接受精英教育————从英伦九大公学之首,温切斯特公学(当年没有拿到奖学金,父母也坚持供他就读)一路上到了牛津大学。

温切斯特公学毕业前和母亲、弟弟、妹妹

牛津大学时的苏纳克

牛津大学一等学位毕业后,苏纳克又拿到了‌西方中产们最热爱、最仰慕的offer,‌‌成为高盛集团雇员。‌‌

在高盛的风投领域干了三年多后,苏纳克拿着著名的富尔布莱特学者奖学金去斯坦福大学深造,并在这里认识了土豪妻子,阿克沙塔·穆尔蒂,从此一路青云直上。

夫妇二人和两个闺女(娘家势力强大的阿克沙塔婚后并没有改夫姓,这在当今英国也很常见)

除了苏纳克首相这样的印度英国高层,英伦的中产里印度裔的占比也明显高于当地的昂撒人,普遍过得比白人要富裕。

此外,在东南亚,印度人同样属于当地的富裕阶层,还曾经和华人一样,遭遇过马来人等土著民族的排挤和打压。

另一个印度人大放异彩的地区,当属北美了。

目前,加拿大有四位内阁部长是印度裔,其中两位男部长都是锡克人。

再看“重头戏”美国。

最近这些年,全美家庭中线收入排名第一的,一直是印度裔,排第二的,才是华裔。

还有美国政坛,印度裔也混得相当不错,随便就能举出一些世界级名人。

比如,现任美国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她是印度妈妈,牙买加的非洲裔爸爸);

卡玛拉·哈里斯的爸妈是博士阶段结婚的

前南卡罗来纳州长、特朗普政府时期的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妮基·黑莉等等这些“风云人物”(下图这位妇女)。

更不用提美国科技界和商界的那一堆印度裔大佬们....

大家肯定都非常疑惑——印度作为全球文盲人口最多的国家,还背负着种姓制度的陋习,为何它的海外移民在发达国家,却很容易跃身为成功人士,不是科学家就是企业家或者知名政客,即便不做“风云人物”,也大多都属于体面的中产精英阶层?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有机会出去闯荡,还能够成功移民的印度人,大多数都有两把刷子,并非平庸之辈,和印度国内那些蹲大街的文盲们,没有什么交集。

印度人之间的差别是非常大的——亚洲最大的贫民窟在印度,但亚洲的首富,也是印度人

另外就是讲英语、重视教育、抱团这些“老生重谈”。

但是,要论英语,大量海外华人的英语说得也普遍不赖,论口语发音,比印度人那浓郁的咖喱味道要顺耳得多,为什么跟同样量大,受教育水平高的华裔比,印度裔总能受到特别关注呢?

事实上,咖喱味浓郁的印式英语,很早之前,就被认作为国际标准英语的一种,说起来,并不丢人,反而还带着点莫名的自豪感。

这位小哥更加自信

更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印度人普遍不害羞,特别爱展现自己。

如果你有过海外留学或者工作经历,就一定能体会到,无论是公司还是学校,话最多的,往往都是印度人,表现最积极的也是印度人——而恰恰这点,正好就是西方文化所推崇和鼓励的。

相比之下,从小被教育要低调谦虚的中国人,却总是爱羞涩地纠结于“字正腔圆”,往往会让意思的表达在流畅度和感染力上都逊色不少,即便他们的口语水平其实一点也不差。

敢于并善于表达、滔滔不绝的印度裔,无论在学业还是工作中,总能抓到更多的展示机会,给导师或管理者留下不错的印象。

此外,海外印度人的成功,也确实跟他们的老祖先给英国人长期“当牛做马”的经历有关。

浸润于严苛种姓制度社会文化中的印度人,面对各种“不公平”,心态往往更淡定和乐观——他们很善于在无法改变自己在游戏规则中地位的情况下,取得“主人”的信任,将利益最大化。

英国电影《维多利亚与阿卜杜勒》剧照

现实中的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印度仆人们

几个世纪以来,印度人紧跟着英国“主人”的势力范围,足迹遍及全球每个英国殖民地。从北美到欧洲,再到东亚、东南亚、非洲,英国人走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热情的为英国主人“提供服务”,帮忙“管理”当地土著。

因而,印度人开眼看世界的历史很长,这也让他们更熟悉更适应欧美的社会文化体系;西方人对他们的接受程度也更高。

不过,即便如此,就靠这些在英国呼风唤雨的印度裔成功人士来“反向殖民”英国,...还是太夸张了。

毕竟,这不是印度人掌权英国,只是一位印度裔的英国保守党政客入驻唐宁街10号而已。

苏纳克是个英国人,他也就肤色和饮食习惯,过的节日跟英国人不一样,其他的,都差不多。

苏纳克代表的,是英国保守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