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陕西靖边县东坑镇毛团村郭成旺一家四代植树治沙36年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20-05-01 10:41:00

种上树的沙漠。受访者供图

郭建军表示,在沙漠里植被慢慢变多后,地面吸收水分的植物越来越多,也有了竞争,树木的生存空间就小了,但樟子松不苛求土壤的水分,其实更易成活。

种树多年的他们,也让毛团村的生态环境有了巨大改善,不仅不再惧怕风沙侵袭,这里甚至还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基地,土豆、辣椒、胡萝卜等还都是外贸产品。

四代传承治理沙漠

据榆林市林业局资料显示,2000年前毛乌素沙漠植被覆盖率仅为9.9%,生态环境较差。通过一系列治沙工程的开展,2018年陕西毛乌素沙漠南缘长城沿线风沙区植被覆盖率达38.03%,区域内最大风速显著减少,其中靖边县最为显著,也就是郭成旺治理的地方,这恰恰也是几代人的接力结果。

如今99岁的郭成旺、70多岁的郭喜和和49岁的郭建军都已不再年轻,工作的重心正慢慢移交给下一代,也就是郭建军的儿子郭涛。

爷爷郭成旺带着重孙子郭涛在沙漠。受访者供图

郭涛也出生在毛团村,三个月大就被带到了沙漠的家中,一直到上学年龄才又回到村上读书,童年时期基本上也是在沙漠地带中度过,也是受到了三位长辈的熏陶。刚刚大学毕业的他,又被父亲郭建军送出去学习种植经济林。对于儿子何时能回来,郭建军说道:“那要看他什么时候学好了,学通了,他才能回来。”他希望儿子能在艰苦的环境下好好学习,“我要求他在那边把气候、土壤等种树知识都掌握了,才算可以学成归来。”

郭建军这么要求儿子,也是为了以后让儿子更好继承他们几代人的种树事业,“他要回来帮忙,这是爷爷跟我父亲两代人的心血,不能让汗水白流。苦都让上几代人吃了,我跟我儿子说不能忘了这些,这也是我们4代人的传承。”郭涛从小也在太爷爷、爷爷和爸爸身上学习到了不服输的倔劲,也正是凭着这股子倔劲,他们用行动锁住了这片移动的沙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