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工农兵大学生”时代的北京大学

  来源:树梁晨曦教育    发布时间:2019-04-09 15:44:00

如今的北京大学是我国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是多少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啊。通过一组老照片,带大家去看70年代初的北京大学,看那时的北京大学是什么样子的。图为远看北京大学德才均备斋,这里也被叫作斐斋、蔚斋、干斋、复斋或者红一楼、红二楼、红三楼、红四楼。四斋布置在未名湖北岸,取“水北为阳”之意。

正在上体育课的北大学子。在1977年恢复高考后,要上大学都要经过高考。在当时上大学没有高考,当时是推荐上大学,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这些从工农兵中选拔的学生称为“工农兵大学生”。

北大校园,图中远处的那个塔是北大博雅塔。“一塔湖图”是形容北大主校园——燕园的风景,其中的塔指的就是位于北京大学未名湖旁的博雅塔。它原是校园供水水塔,是仿通州燃灯塔修建的。当时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雅(当时居住在美国)捐资兴建的,所以被命名为 “ 博雅塔 ”。在北大任何一个新建的建筑物都不能比博雅塔高,这里是北大的最高建筑,这里是北大的象征。

当时在上课的北大学生。这项招生制度在1970年先从北大、清华试点,后来其他高校也开始相继招生。从1970年到1976年全国共招生94万人。

当时北大英语课。在当时那些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年龄在20岁左右,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以及在单位表现特别突出的人才有被推荐的资格。

在宿舍楼下打排球的学生。当时入校的工农兵大学生,年龄大小不一、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这些工农兵大学生还肩负着“上大学、管大学、改造大学”的责任。

北大的一堂历史课,从黑板上的板书可以看出这位教授正在讲秦律和汉律。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而1976年的那一届,也就成为了最后的工农兵大学生。

在食堂就餐的学生。当时北京大学在陕西汉中还有分校,1969年10月,北大在陕西汉中建立分校。分校设有无线电系、技术物理学系、力学系等3个系,10个专业,师生员工1600余人。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教职工艰苦奋斗,培养了6届工农兵学员,完成了20余项国家科技项目。1979年1至2月,北大汉中分校1000多师生分批返京,北大汉中分校结束。

北大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新型图书馆之一,北京大学图书馆前身为建立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改名为北京大学图书馆。1952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合并了原燕京大学图书馆。

正在做广播体操的北大学生。广播体操这项广为人知运动,我想大家都不陌生。这是一种徒手操,不用器械,只要有限的场地就可以开展。看到这样的景象不禁想起学生时代做广播体操的场景